【讲座预告】“天雨流芳”文化讲坛第二十四讲:贾府是如何败亡的?——《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讲座预告】“天雨流芳”文化讲坛第二十四讲:贾府是如何败亡的?——《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发布时间:2018年1月8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天雨流芳第二十四讲1

“天雨流芳”文化讲坛 第二十四讲

贾府是如何败亡的?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孙伟科教授专题讲座

时间:2018年1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丽江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第二十四讲111

【讲座提纲】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特殊性

1、 形成了20世纪的三大显学。

2、 至少读五遍。毛泽东对他的倍加推崇与新中国建国后的《红楼梦》热。

3、 谜题众多,爱好者队伍巨大,并不断扩大。有人说,认识中国,必须读《红楼梦》,认识中国人,必须读《红楼梦》,认识中国文化,须读《红楼梦》。

解读《红楼梦》路径

以前多是把它看作是爱情小说,世情小说,所谓写透世情,所谓感天动地。

还有一种爱情掩盖政治说:这绝不是一部言情小说,背后隐藏着宫廷政治或阶级意识。

讲座中,我们将从贾府败亡的角度看一看《红楼梦》是怎样一部小说。

借离合之情,写兴衰之事是小说戏剧的一贯套路。

贾府败家原因分析:

1、道德原因。

2、经济原因。

3、司法原因。

4、内部原因,纷争不断。

5、政治原因。

6、末世氛围,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

7、形而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

8、不写之写的原因。

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第三种悲剧。

《红楼梦》最具有悲剧性——冲突的必然性。

《红楼梦》最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的悲剧。

《红楼梦》是创新的悲剧——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演讲嘉宾介绍】

天雨流芳第二十四讲3

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西游》文化研究会理事。生于1965年1月,河南人。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获文学学士、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

2005至2007年连续三年获“科研之星”奖。 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研究、美学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百余万字。曾在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单位进行学术讲座数十余场,数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观察员和学术顾问。

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论集》(约23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艺术美学导论》(18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红楼梦〉美学阐释》(20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审美:艺术的向度》(22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及《红楼梦与诗性智慧》(35万字,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合著有《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年版)。



Copyright © 2010-2025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