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7月24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第67期及第68期“年华易老,技·艺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2025年6月14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由国家图书馆联合丽江市图书馆及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主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正式开幕!
本次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映内容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展映时间将从6月28日持续到8月2日。读者可到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观影,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线上展映影片。
本届展映月集中放映44部非遗纪录片。这批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最新一批的优秀成果,内容覆盖了非遗十大类别,通过传承人亲身实践、传承带徒和口述历史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呈现出我国异彩纷呈的非遗样貌和成绩喜人的非遗保护成果。
非遗影片展映排期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本周展映内容
展映地点:丽江市图书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
【丽图艺苑】第67期:传统音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时间:2025年7月26日(周六)09:30-11:30
【丽图艺苑】第68期:传统音乐与民间文学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时间:2025年7月27日(周日)09:30-11:30
第67期:传统音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内容:笙管乐(建平十王会)
传承人:李绍俊
传承人简介:李绍俊,1945年出生,男,汉族,辽宁省凌源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笙管乐(建平十王会)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祖父李长龄影响,学习吹笙。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逐渐掌握了吐字、花舌等演奏技巧,并能唱读工尺谱。以演奏古曲见长,继承了五十多首古曲,能熟练演奏的有二十多首,代表曲目有《送京娘》《苏武牧羊》《小谱庵咒》《四柱》《破北彦》《小佛韵》《经赞》《六陵子》等。除了捧笙之外,还会吹笛子。由于“十王会”是以乐队形式演出,需要笙、管、笛、云锣等各种乐器的配合,联系同村会吹打的人组成了一个有十几人参加的业余乐班,利用农闲时间在一起排演,经常在当地演出。
展映内容:笙管乐(建平十王会)
传承人:李绍俊
传承人简介:李绍俊,1945年出生,男,汉族,辽宁省凌源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笙管乐(建平十王会)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祖父李长龄影响,学习吹笙。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逐渐掌握了吐字、花舌等演奏技巧,并能唱读工尺谱。以演奏古曲见长,继承了五十多首古曲,能熟练演奏的有二十多首,代表曲目有《送京娘》《苏武牧羊》《小谱庵咒》《四柱》《破北彦》《小佛韵》《经赞》《六陵子》等。除了捧笙之外,还会吹笛子。由于“十王会”是以乐队形式演出,需要笙、管、笛、云锣等各种乐器的配合,联系同村会吹打的人组成了一个有十几人参加的业余乐班,利用农闲时间在一起排演,经常在当地演出。
展映内容: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传承人:何汉沛
传承人简介:何汉沛,1947年出生,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代表性传承人。祖父、父亲都是十番队中的组织者,自幼在长辈的指导下练习十番,通晓十番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1962年,加入何广义堂十番会,开始十番表演。多年来担任何广义堂的十番主教练,并于2002年开始组织搜集、整理有关技艺、曲牌、活动照片等资料。为了能让新队员对十番曲牌有直观了解,与专家学者一起研究出“状声学习法”,将以往只能口传心授的曲牌用文字发音来教学。为避免十番失传,带头打破了过去十番技艺只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并组织成立了一个近六十人的表演队伍。
展映内容:渔歌(汕尾渔歌)
传承人:苏少琴
传承人简介:苏少琴,1941年出生,女,汉族,广东省汕尾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渔歌(汕尾渔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汕尾新港(芳荣乡)瓯船水上人家。自幼受到家人影响,耳濡目染,四五岁开始跟随母亲徐月春和表姑苏少琴等人学习渔歌演唱,掌握了渔歌曲调,练就了即兴填词演唱的技巧。16岁开始参加渔歌演出。此后的几十年,参加众多赛事并屡屡获奖。多年来,热心培养年轻渔歌手和渔歌爱好者。
第68期:传统音乐与民间文学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内容:侗族大歌
传承人:胡官美
传承人简介:胡官美,又名乃珍珠,1955年出生,女,侗族,贵州省榕江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生活在侗族音乐之家,父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侗族歌师,从小跟父母学唱侗歌,10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歌手,18岁进鼓楼对唱侗族大歌。因其嗓音动听,掌握的歌多,成了寨上歌队的主力队员。对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不同声部的发音和表演方法,都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并在继承侗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深受乡亲们的喜爱。热衷于青少年歌手的培养传承,所带十四个徒弟,全部成了歌师。2007年6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展映内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
传承人:艾海提·托合提
传承人简介:艾海提·托合提,1950年出生,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15岁起跟随当地有名的刀郎木卡姆弹唱大师买买提·吐地开始学弹刀郎热瓦甫,学唱刀郎木卡姆,能完整唱奏九套《刀郎木卡姆》。2001年至今培养了多名弟子,2005年起任新疆艺术学院民间音乐艺术兼职教师。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演出,2005年曾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赴法国参加文化艺术节交流活动。
展映内容:都镇湾故事
传承人:刘为芬
传承人简介:刘为芬,1944年出生,女,土家族,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都镇湾故事讲述者。最大的乐趣是劳作之余与乡邻相聚讲古说今。自幼受孙家香等众多故事家的影响,搜集整理故事十余本,能讲述民间故事四百余则。故事内容十分广泛,如天地、山川、河流的起源,名胜古迹和鬼狐精怪传说、动植物故事、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俗故事,以及呆女婿傻儿子、智慧女巧媳妇、革命战争故事等。2010年,在家中成立十五溪村故事讲堂,定期举办家庭故事会。2005年以来被都镇湾镇庄溪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参加故事传承活动,受益学生三千余人,培养了大批青少年故事能手。
展映内容:广阳镇民间故事
传承人:杜志榜
传承人简介:杜志榜,1950年出生,男,汉族,四川省平昌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阳镇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广阳镇民间故事讲述者。幼年时听外祖父、外祖母和父亲讲故事,内容有“因果报应”“积德好善”“忠孝仁义”等。1976年退伍后在广阳镇工作。讲述、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1987年进行民间文学普查时,讲述故事五百一十六则,采录三百零八则。到2012年,已讲述故事千余则。讲故事语言简练、表述清楚、语言诙谐,令听者捧腹又余味无穷。除坚持每月定期在广阳镇民间故事传承基地给群众义务讲述民间故事外,还经常参与各街道、乡镇、学校等地开展的民间故事讲演和传播。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重庆市一级民间故事讲述家称号。
上一篇:« 【丽图周末电影预告】7月周末电影排期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