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7月18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第65期及第66期“年华易老,技·艺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2025年6月14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由国家图书馆联合丽江市图书馆及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主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正式开幕!
本次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映内容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展映时间将从6月28日持续到8月2日。读者可到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观影,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线上展映影片。
本届展映月将集中放映44部非遗纪录片。这批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最新一批的优秀成果,内容覆盖了非遗十大类别,通过传承人亲身实践、传承带徒和口述历史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呈现出我国异彩纷呈的非遗样貌和成绩喜人的非遗保护成果。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本周展映内容
展映地点:丽江市图书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
【丽图艺苑】第65期:传统戏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时间:2025年7月19日(周六)09:30-11:30
【丽图艺苑】第66期:传统戏剧与传统音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时间:2025年7月20日(周日)09:30-11:30
第65期:传统戏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放映内容:新昌调腔
传承人:吕月明
传承人简介:吕月明,1940年出生,男,汉族,浙江省新昌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昌调腔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考入首届新昌调腔艺训班,师从老艺人王依凯和潘永乾,学习司鼓。进入剧团后担任乐队组长,同时兼调腔剧目唱腔记谱及刻印工作,后任作曲。司鼓时节奏准确严谨,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武戏强而不火,洒脱明快。作曲能准确体现调腔剧种特征,在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过程中,注重返本开新,创作出新的唱段。1988年,参与编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完成了五卷《调腔音乐集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培养了邢奏滨、张樟海、吕黎明、叶佳乐等学生,为新昌调腔音乐培养了新的传承力量。
放映内容:徽剧
传承人:李龙斌
传承人简介:李龙斌,1956年出生,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龙斌早年曾师从安淑英、金鸿荣、章其祥、徐勤纳、曹尚礼等,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徽剧的表演技艺,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成为徽剧领军人物。其表演能准确地把握徽剧粗犷豪放、大起大落的草台神韵,在唱腔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被誉为“徽班传人”。代表作品有:《临江会》《吕布与貂蝉》等。
放映内容:茂腔
传承人:夏美华
传承人简介:夏美华,1957年出生,女,汉族,山东省高密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腔代表性传承人。1971年考入高密县茂腔剧团,主攻旦角。悉心向茂腔老艺人学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具风格的老旦唱腔功力。嗓音宽广洪亮,咬字清晰,表演细腻大气,把茂腔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得观众喜爱。从艺以来主演了《寻儿记》《杨八姐游春》《盼儿记》《南京殿》等几十出大戏。2007年退休后,仍积极参加茂腔剧团演出,倾力培养青年演员,为茂腔的传承贡献力量。
展映内容:潮剧
传承人:方展荣
传承人简介:方展荣,男,汉族,1948年生,广东普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1959年从艺至今五十多年,专工丑行,师承潮剧名家陈大筐、杨江全、陈玩惜、蔡锦坤、李有存等,戏路宽广,尤其擅长运用服饰、道具、舞台调度等表演手段,娴熟地使用潮丑扇子功、椅子功、梯功等戏曲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项衫丑、宫袍丑、老丑、武丑、女丑等各种丑行门类均能得心应手。代表作品有:《柴房会》《闹钗》《桃花过渡》《无意神医》《老兵回乡》等。
第66期:传统戏剧与传统音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内容:木偶戏(高州木偶戏)
传承人:梁东兴
传承人简介:梁东兴,1945年出生,男,汉族,广东省茂名县(今属高州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师从梁阿美等高州木偶艺人学艺,十几岁便全面掌握了单人木偶戏唱念做打的表演技艺,并在传承表演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足迹遍及高州城乡,经常受邀到湛江市、东莞市、广州市、江门市和广西等地演出,并获得多项优秀演出奖。积极培养传承人,授徒五名,其中二人已经出师并可以独立表演。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展映内容:藏戏(色达藏戏)
传承人:塔洛
传承人简介:塔洛,1936年出生,男,藏族,四川省色达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色达藏戏)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格萨尔藏戏的修习、演出与传承数十年。多年来,集编、导、演于一身,对格萨尔藏戏的传承有序而清晰。带领首个由其创办的格萨尔藏戏团在国内外演出,获得好评。帮助创建的藏戏艺术团有十八个,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各地藏戏艺术团体不计其数。目前仍在坚持指导藏戏创作和演出活动。
展映内容:安顺地戏
传承人:陈先松
传承人简介:陈先松,1951年出生,男,汉族,贵州省平坝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地戏代表性传承人。8岁时与陈先章等人开始学习地戏唱腔,后又先后向前辈杨锡成、王周贤学习动作和地戏基本原理。20世纪80年代,已熟练掌握剧中老将、少将、文将、武将、女将等人物的动作、唱腔等。从2001年起在天龙旅游公司演出,向地戏学员和地戏爱好者传授地戏唱腔、动作等各种技艺,现已有徒弟四十余人,并在安顺天龙少儿地戏队成立后被当地文化部门聘为顾问,有“神头王”的美誉。收藏有地戏面具近百张,地戏演出的乐器、刀枪、服饰以及手抄唱本近百册。
展映内容: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传承人:邵树同
传承人简介:邵树同,1945年出生,男,汉族,河北省文安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拜里东庄音乐老会邵树平、邵中庆为师,按照古乐谱研习方式,口传心授学习了音乐会吹管、打击乐等技艺。演奏功底深厚,气力足,代表作有《大走马》《锦堂乐》《青吹山坡羊》《关公辞曹》《背调关公辞曹》等散曲四十多首。拍节紧凑,能熟练使用正调、背调等吹奏技艺。文场笙、管、笛、锣,武场鼓、镲、钹、铙,样样精通。多年来,一直组织村里二十多名会员在家研习古音乐,每年逢重大节日免费为其村及周边村镇演出,使古乐艺术得以宣传与推广。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