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图艺苑】第22期:非遗影片展映——孔雀舞、唐卡、中医药养生及竹刻美术



【丽图艺苑】第22期:非遗影片展映——孔雀舞、唐卡、中医药养生及竹刻美术

发布时间:2022年7月8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丽图艺苑】第22期:非遗影片展映——孔雀舞、唐卡、中医药养生及竹刻美术

第一部:傣族孔雀舞 传统舞蹈——旺腊

旺腊,1946年出生,男,傣族,云南瑞丽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孔雀舞代表性传承人。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瑞丽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旺腊1957年开始学跳孔雀舞,曾师从帅喊很、莫恩帅、莫喊帅、瑞板、毛相等人,他吸收了各位老师跳孔雀舞的精髓,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因此他的舞蹈风格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他的眼神、抖肩等动作能惟妙惟肖地模拟孔雀的形象。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二部: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传统美术——希热布

希热布,1961年出生,男,藏族,青海果洛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代表性传承人。唐卡是一种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修建布达拉宫等大型宫殿,促进了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甘南藏族唐卡画幅大小不一,绘画颜料多为矿物质和金银等。希热布从小痴迷于绘画,青年时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学习绘画,而后又跟随西藏唐卡大师安多强巴学习唐卡画法,熟练掌握了唐卡绘画曼唐、钦则、噶玛噶赤三大流派的绘画技艺。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三部:传统中医药文化(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传统医药——雷雨霖(已故)

雷雨霖,1926年出生,男,汉族,河北三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中医药文化(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逝世。鹤年堂创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北京医药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鹤年堂数百年来一直坚持“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的理念,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内涵的中医药养生文化。鹤年堂特别重视膏方的使用,其老配本中载有膏方上百种,主要用于滋补、预防、调理以及慢性病的治疗。雷雨霖14岁入鹤年堂做学徒,先后在刀房、斗房、丸药房学习中药丸散膏丹的制作技艺,并在前柜抓药,熟知鹤年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完整掌握鹤年堂的制药工艺及行规习俗。他是鹤年堂最后一任“丸药头”。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四部:竹刻(黄岩翻簧竹刻) 传统美术——罗启松

罗启松,1935年出生,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刻(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翻簧竹雕因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雕刻而得名,是浙江省黄岩地区民间传统的工艺品种,它始创于清代同治九年 (1870),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翻簧竹雕的主要装饰手法是浅浮雕和线雕,线条粗中有细、疏密结合,能在厚度不到半毫米的簧面上表现出画面的不同层次,精致异常。罗启松从小酷爱绘画,师承陈方俊,有扎实的国画基础,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均擅雕刻,尤以山水见长。其翻簧竹雕作品曾赴多国展览,并入选新中国国礼艺术家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各类大展。

扫二维码可观影


Copyright © 2010-2024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