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图艺苑预告】第69期“年华易老,技·艺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丽图艺苑预告】第69期“年华易老,技·艺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0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第69期“年华易老,技·艺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2025年6月14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由国家图书馆联合丽江市图书馆及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主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正式开幕!

本次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映内容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展映时间将从6月28日持续到8月2日。读者可到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观影,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线上展映影片。

本届展映月将集中放映44部非遗纪录片。这批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最新一批的优秀成果,内容覆盖了非遗十大类别,通过传承人亲身实践、传承带徒和口述历史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呈现出我国异彩纷呈的非遗样貌和成绩喜人的非遗保护成果。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本周展映内容

【丽图艺苑】第69期:民间文学与民俗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展映时间:2025年8月2日(周六)09:30-11:30

展映地点:丽江市图书馆一楼多媒体阅览室

展映内容:宝卷(河西宝卷)

传承人: 代兴位

传承人 简介:代兴位,1959年出生,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西宝卷(张掖宝卷)代表性传承人。河西宝卷(张掖宝卷)传艺师。宝卷念唱技艺主要得自家传,小学毕业起就跟着父亲走乡串村念唱宝卷,能够念唱四十余种宝卷。利用农闲时间,在自家或邻居家念唱有关传统道德、神话历史、古代生活等宝卷故事,多次组织开展元宵节河西宝卷的念唱展示活动,在沿山三个乡镇七个行政村举行展演。收藏的宝卷有《丁郎寻父》《乾隆宝卷》《蜜蜂记》《何仙姑宝卷》等二十本,搜集相关实物有打击器具、炕桌、铜灯、香炉等。近年来,坚持开展传习活动,向其子代继生传授宝卷念唱技艺。2014年参加了江苏省靖江市组织的全国宝卷念唱活动,获优秀奖。

展映内容: 中秋节(佛山秋色)

传承人: 何信

传承人简介:何信,1946年出生,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秋节(佛山秋色)代表性传承人。1964年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师从工艺美术家梁次,学习秋色民俗中的仿真果蔬、纸朴艺术、墨鱼骨雕等景色技艺。在艺术追求上不断进取,善思善创,经过多年努力,技艺掌握纯熟,作品制作精致,尤以鲜明的地方色彩著称。先后制作的几十个秋色艺术制品多次参加佛山秋色大巡游,为佛山秋色赛会增添了亮色。退休后,设立雅图轩工作室,授徒三名,均已基本掌握秋色制作工艺,为传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映内容: 毛南族肥套

传承人: 谭三岗

传承人简介:谭三岗,1959年出生,男,毛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南族肥套代表性传承人,毛南族肥套第十四代传人。1982年跟随父亲学跳肥套,为世代家传。熟知毛南族民俗文化,精通毛南族肥套各种仪式和技能,曾两次应邀到日本参加国际民俗文化艺术交流表演,表演节目为《万岁娘娘撒金花》(即《婆王送花》),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展映内容: 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传承人: 封万明

传承人简介:封万明,1950年出生,男,汉族,贵州省石阡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去世。祖辈均是“春官”,1968年开始学习说春,1970年正式独立外出说春,至镇远、三穗、天柱、岑巩等周边地域。刻苦钻研说春的唱腔艺术,精通正春《渔樵耕读》传统唱本,熟悉野春唱腔及语言艺术,能够即兴发挥。掌握一系列说春仪式,还能够雕刻春牛、春贴模版,印制春贴等。多年来,坚持春节期间在周边村寨进行说春。授徒十余人。



Copyright © 2010-2025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